关于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的意见

2011-05-11

 

靖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靖   江   市  总  工 会

  靖  江 市 企 业 家  协 会 

 靖经信[2011]32 号

-------------------------------------------------

              关于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

                        征选活动的意见
各企业: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传播优秀企业文化,推动全市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我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根据靖组字[2006]24号《关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的指导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随着我市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已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先进文化被提上议事日程,并探索和实践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也有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还认识不清,特别是如何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有机融合缺少思路和方法。因此,还停留在“说在嘴上、挂在墙上”的浅层次上。为深入推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文化服务工作,从今年起,在我市范围内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通过征选优秀成果树立典范,发挥示范效应,搭建交流平台,使广大企业在学习、体验、交流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水平,不断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建立有助于企业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和提升整体素质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永葆基业长青。
  在开展这项活动中,一要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战略升级。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战略需要作出相应调整,而要适应这种变化,企业首先要以企业文化为先导,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明确价值导向和调整员工行为方式,促进企业增长方式、组织构架、市场布局、产品结构、资源配置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升级。二要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的管理制度,无论采用多么先进的管理系统和工具,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现。人的主观性决定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企业文化对管理产生的作用,主要通过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以及通过观念形态的管理方法指导提升人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价值观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通过为员工创造发展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使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并强调“个人的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把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引导员工用正确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员工在明确目标、分阶段实现目标的同时,及时反思和总结工作成效,持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三要坚持企业带头人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老总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更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推动者。企业领导者的价值主张、发展理念、管理风格和工作作风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坚持企业文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领导班子成员首先要成为文化的“发动机”。一是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在维护企业利益、加强品德修养、承担责任等方面为员工做出表率;二是要带好队伍,指导、帮助员工深入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员工内心深处相信、认可、接受企业文化,最终融入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基因得以延续、传承;三要充分利用“文化入模”(企业文化进入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等长效机制,提升员工认知水平,把企业文化落到实处,使其在员工行为和日常工作中体现出来。同时通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相互信赖、团结合作的“文化气场”,有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总之,在“十二五”时期的新征途中,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成功经验,在实践中融合创新,不断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构建特色鲜明和有助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创新之路,不断开创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课题。
  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集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课题包括:
 1.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构筑企业之魂;
 2.结合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3.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4.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用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
 6.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和驾驭全局水平;
 7.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推进企业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8.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勇担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环保型、节约型)企业;
 9.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
 10.用“薪”留人,更用“心”留人,用“金”留人,更用“情”留人,努力建成一支永远忠于企业的职工队伍;
 11.强化发展意识,大搞技术创新,创造更多知识产权,大力打造国内外一流品牌;
 12.在自主创新中发展企业文化,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13.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工作相结合;
 14.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
 15.注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
 16.注重发挥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
  三、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集活动的实施步骤与总体要求。
 1.组织企业深入学习《关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的指导意见》(简称16条),认真自我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与成效,找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缺陷,认真修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2.充分利用企业的宣传工具,认真宣传开展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集活动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及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集的基本内容与主要课题,营造创新企业文化的氛围,并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
 3.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调研小组,深入企业就如何创新文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文化建设与企业党建如何有机结合等进行探讨和研究,总结推广先进单位的做法与经验,并将调研结果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
 4.十月份,组织企业申报“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与此同时,筛选企业文化创新成果。
 5.在2011年会上颁发“靖江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奖”与“靖江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大力表彰先进,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以扩大影响。
 6.汇编《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集》,向全市推介,以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工作。
  四、 “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申报条件、申报内容、申报要求与评审办法。
 (一)申报条件
 凡申报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的企业,原则上需创立五年以上;企业有创新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步骤;建立了目标、传播、运行、考核等工作体系;形成董事长亲自抓、党组织和党务书记具体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员工广泛参与的组织体系;所取得的成绩与成效显著,企业综合素质、人员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申报内容
 参照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课题,但不限于提出的课题,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或自立1-2个课题,进行认真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申报的成果课题一般包括:成果课题背景,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成果课题研究,包括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发展历程、主要做法、难点破解、所获成效,以及下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的重点和计划。
(三)申报要求
 申报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课题要经过三年以上的运行及沉淀;申报的成果具有先进性、创新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申报成果的材料以文字为主,可结合少量图标,字数在4000-6000之间,文字材料需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做法具体,层次清晰,文理通畅。
(四)评审办法
  评审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初审、复审、审定。
  1.初审:由协会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主要内容包括:⑴.申报企业资格;⑵.企业申报资料是否规范;⑶.对初审合格企业,在协会网站进行公示。通过初审的企业列为候选对象,进入复审程序。
  2.复审:将候选企业材料提交各位评委,根据申报内容和要求打分,并给出点评意见。评委间同时进行交叉审核,协会办公室汇总审核结果,确定入围企业名单。
  3.审定:组织评委集中评审;结合复审结果、调研报告、评委点评、网上公示、文化力指数评价等,对入围企业逐一审定,确定最终名单。
  五、切实加强对开展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的组织领导。
市经信委、市总工会和市企业家协会相关人员组成靖江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指导小组和企业文化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各企业要在原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要求,调整和充实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与考核办法,通过上下共同努力,确保将这次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征选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O 一一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