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凝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2013-07-26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凝聚转型发展正能量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今年五月份,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市企业家协会根据全市党建工作会议要求,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年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意见》。从贯彻落实好这一指导性文件出发,结合近期全国企业文化年会精神,就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激发和凝聚转型发展正能量,谈一些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研判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增强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回顾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历程,应该说,已经过两个阶段推动,今年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推动,每个阶段都是围绕贯彻中央重要部署而开展工作。第一个阶段,2006年到2010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后,即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抓好三大服务工程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4月,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竞争优势、促进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推进我市“学赶苏南、后来居上”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会与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创建先进企业文化的指导意见》(简称16条),并于当年五月召开了我市首次企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2007年年底,根据《指导意见》,评选表彰了2006——2007年度33家“靖江市先进企业文化奖”单位、3家“靖江市优秀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始终坚持每月《靖江企业家》刊物设有文化专栏,每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将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作为重点内容,力推企业文化建设。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2年。为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企业家协会与江苏光芒集团党委联合编印了《光芒文化的塑造与创新》一书,展示和探索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的大体方略和基本思路。同时结合2011年年会,与市经信委、市总工会评选表彰了2009——2011年度“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奖”9个单位和“先进文化奖优秀单位”52家,优秀文化企业阵容得到了扩大。

经过两个阶段的推动,不少企业在创新发展理念、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自主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企业之间的不平衡性较大。一部分企业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行为上的偏差。有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够端正,认为企业不重视文化,跟不上管理潮流,老总没有品位。因此也做一些文化策划和培训,但对如何建设优秀文化,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有的企业注重硬实力的增长与提升,往往忽视软实力的培育与建设,不知道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经久不衰,除了技术创新、先进装备、雄厚资本之外,企业文化是不可忽视的。有的企业认同文化管理是最高层次管理,但在现实中往往停留在装饰阶段,仅仅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喊在嘴上的口号,与企业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未能建立有效联系,起不到管理作用。有的企业没有促进文化与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的融合,存在着脱节现象,知行不一,貌合神离。有的企业虽然意识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但是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等。

诸如以上存在问题,应予迅速纠正和克服,否则推进文化建设、塑造优秀文化只是一句空话,久而久之,便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在当前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依靠文化凝聚人心,发挥文化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因此,要根据文化推进年的《意见》,借助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东风,认真总结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准确研判企业文化建设所处的层次,本着因企制宜、完善优化、循序渐进的原则,该补课的补课,该完善的完善,该提升的提升,努力将文化建设推进一个新阶段,登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一个新水平。

二、认清企业文化建设与转型发展的关系,推进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企业文化与转型发展的关系,一句话,是因果关系。优秀企业文化是转型发展、基业常青的因,转型发展、基业常青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果。企业发展理念、创新意识、现代化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和道德诚信等,既是文化软实力,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要着力通过提高文化力来加快发展生产力。

1、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改革求变的新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共赢之路,努力实现依靠投资拉动、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规模扩能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管理提升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以标新立异的新意识推进结构调整。任何产业没有好差之分,只有产业链高低端之分。将结构调整作为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将调高、调新、调轻、调优作为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在调整结构中,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既选上新兴产业项目,也改造传统产业;既开发新产品,也提升原有产品水平。把搞好产学研合作作为加快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着力向高尖精方面发展。把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作为搞好结构调整的重点,实现产异化发展、均衡发展、高效发展。以与时俱进的新思维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应当与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相适应,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自主品牌,由中低端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升级。

2、推进企业文化与管理有机结合,培育新的综合优势。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是企业文化的土壤和源泉。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质量、品牌、服务等紧密融合,才能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在品牌中融入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新创优的文化理念,赋予品牌鲜明的文化内涵,使文化有效地转化为企业品牌资源,打造出消费者认可、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逐步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形成完整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立健全预警预防体系,建立风险应急处置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奖罚体系,确保“安全无小事、人命大于天”的理念落到实处。

3、突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化是尊重生态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化。其核心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以生态文化引领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以改善环境发展生产力。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产方式,拓展绿色发展市场空间,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耗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建立企业生态文明管理机制,使绿色、低碳、循环成为企业发展方向,使绿色环保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营造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4、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获得持久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技术、资本作为支撑,更需要诚实守信经营作为基础,没有坚固的基石,再多再大的支撑也无济于事。诚信是文化,也是实践。要注重把以人为本渗透到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把提高企业家和广大员工的道德素质放在突出位置,确立“诚信、合规、公平、公正”的经营理念,自觉遵守和践行诚信道德。把诚信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真正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企业成为消费者、客户和社会信得过的企业。

5、注重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保障企业稳健发展。企业法治文化是指渗透着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制度、规范、意识、价值观和心理等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法制和法律。打造法治文化,除常态化外,要借助“六五”普法契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将与技术类、管理类、机制类、营销类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大家所理解和掌握,使广大干部职工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治企、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员工遵纪守法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企业规范经营、稳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提升企业一把手素质,高起点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家张瑞敏就自己充当总裁角色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让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的价值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有人说,是先改变了张瑞敏,再才改变了海尔。可见,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当着创造者、培育者、示范者的角色。他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文化是否优秀。而文化优秀与否又直接关乎着企业创新转型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创建优秀文化、推进转型发展呼唤着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家。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职务,企业家是代表一种精神,代表一种素质。一个真正意义的企业家具有发展的战略眼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开拓创新的精神,有争一流永不满足的襟怀、谦让好学的品质,习惯于以企业实力说话。我市企业家队伍,伴随着靖江的大开发、大跨越,在企业得到发展的同时,总体素质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企业规模的快速扩能并不是意味着企业领导的素质的同步增长,企业规模大小不是区分是否企业家的唯一标尺。我市目前一些企业老总的思维方法、思想境界、创业精神和追求目标,还停留在企业老板的层次上。他们没有长远目标,干到那里就到那里,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取得一点成绩,容易沾沾自喜,遇到一点挫折,怨天尤人;思想比较保守,缺少开拓进取精神;习惯于以经验决策,个人说了算;在利益面前,只考虑企业,不问社会如何,更谈不上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更与先进企业文化不相适应。因此,要通过加强学习、修炼、提升素质,由企业老板上升转型为企业家。真正做到:在事业志向上,从胸无大志转向胸怀大志,克服小富即安、小步则止思想,对转型发展有着一股永不止步、永不服输的执着追求,不仅有战略上的大思路,且有战术上的精明独到之处。在发展观念上,从求稳怕乱转向敢闯敢干,抢抓机遇,坚定信心,勇创一流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从见利忘义转向诚实守信,具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以利益作为权衡得失的砝码,合法合规、公正公开、诚信经营。在管理方式上,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科学管理,构建技术、管理、文化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人格品位上,从“武大郎开店”的小农经济意识转向具有一定领袖气质的人格魅力,干事业激情绽放、锐意开拓、严谨务实、不畏困难、谦虚好学,在员工中有号召力、影响力、感染力。

四、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构筑企业文化之魂。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用以判断运行中大是大非的根本原则,是全体职工必须遵循的准则。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决定着企业经营方针、经营理念、职工行为取向,关乎着企业生死存亡。虽则企业在管理上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行为,但再严密的管理制度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在制度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靠价值观来指导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如同一股静水潜流,那里出现低洼或是间隙,它便会自觉地流向那里去填充。当员工能够接受企业价值观之后,行为就会超过制度要求,靠制度约束行为已经成为自觉行为。

作为一个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深刻阐述。从国家层面来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来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确定了指南,明确了价值尺度。每个企业应按照这个总体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比较共性的价值观有五个方面:一是服务至上。以客为尊,为客户创造价值,以诚信铸就基业。二是追求卓越。挑战目标,永不满足,始终保持 饱满的激情和拼搏的精神。三是持续创新。虚心学习,精通专业,善于创新,从渐进到激进,从量变到质变。四是合作共赢。由竞争转为竞合,实行抱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出其力、尽其责。五是以人为本。调动人的能动性,激发组织活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在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首先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生产理念、质量理念、市场理念、品牌理念、研发理念、人才理念、安全理念、企业行为标准、企业道德标准等。然后采用内外结合、上下并重、各层联动的方式,将核心价值理念体系的内涵要素向员工灌输,推动理念认知、认同,进而形成共识。经常组织开展专题性活动,搭建学习交流、拓展训练、专题演讲、征文比赛等载体和平台,推动价值理念实践。尤其要阶段性组织中层干部和青年员工参加企业文化活动,丰富企业文化精神生活,提高员工的职业化素质。建立人人奋发向上的竞争机制,营造浓烈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注重用核心价值体系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取向与标准来培育企业干部和新一代员工。大力推动文化核心理念融入企业各项管理,让无形的精神理念产生有形的物质财富,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企业硬实力,切实克服企业文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现象。

五、坚持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常抓常新。

党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龙头。党建文化既要与党建方向保持一致,又要将党的思想理念、优良传统以及方针政策融入企业文化中,为企业文化的正确方向提供思想保证。塑造优秀企业文化不仅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也是企业党组织发挥“两个作用”的有效平台和重要载体。因此党组织要把抓好文化建设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和关键业务,用党建文化来指导和把握企业文化,并把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党建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建立文化建设组织保证领导体制,推进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效能化。从有利于发挥党组织、董事长和主要经营者在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出发,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下设文化中心,内部建立以党、政、工、青、妇为主体的组织网络,形成董事长亲自抓,党组织和党务书记负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广大员工参予的工作体系。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使书记成为“服务发展能力强、凝聚职工能力强”的书记,使党务工作者成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一支政工队伍,使党组织切实担当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

丰富主题教育活动,促进文化落地生根。针对企业重点工作,策划创优争先主题,将党员主题教育与企业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党员不断寻找“共振点”,做到奉献在员工之先,示范在岗位之上,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以党员先进性促进企业文化先进性,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推动转型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同时企业党组织要把创建优秀企业文化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内容,做到与党建的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六、不断创新企业文化,造就转型发展“源头活水”。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文化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落实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经营管理和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

企业文化创新并不是整体推到重来,要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情况,对构建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标志、语言等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生产力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突出人本管理,把准人本管理“民主、公开、公平、公正”这一核心,培育共同价值观念。要通过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以及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效途径和方法来挖掘人的潜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契合,以期心之所及,力之所达。注重培育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倡导立足行业,联系实际,运用企业影响较大的实践活动案例进行总结提炼,挖掘传统优秀文化的可供养分,并注意吸收时代先进文化元素,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文化,塑造独具魅力的企业形象。推进文化深植延伸,将班组作为企业文化落地的强力依托,开展企业文化示范班组争创活动,从班组精神、班组形象、班组目标等方面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着力推动企业文化在企业基层发展。在文化载体上,不能停留在职工学习园地、车间标语、厂报、广播等传统媒介上,要把闭路电视、公司网站、手机登落等新兴媒介用起来,宣传与生产经营、创新转型、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案例,使文化入脑入心。积极制订文化评价管理办法,推行文化建设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流程、运行控制机制,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从而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水平,形成企业转型发展、基业常青的“精神高地”、“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