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30
发挥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决策,深入人心,成为企业的共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振兴实体经济是着力点,制造业是主力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推进产品高精化、产业高端化、企业高新化,加快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是攀升产品台阶、拓展品质内涵、扩大品牌影响、提高经济效益,解决生产力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内在要求;是打造百年企业,实现基业长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每个制造企业和企业家都应顺势而行、主动作为,把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为遵循,扎实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创新导向、集约导向,加快从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从内涵管理转向精益管理,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企业向更高水平、更优品质、更好效益提升,走出一条速度、质量、效益三者相统 一、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一、突出创新驱动,力推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一是坚持技术创新。按照系统创新思维,以技术创新来带动其他各个方面创新。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开发战略,加快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在高端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由一般制造向精密制造跃升,以求在关键领域实现由跟跑到引领的转变。建立以专利、品牌、标准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融入企业经营战略之中。强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创造较多填补国内空白、世界一流的技术成果,并及时申报发明专利予以保护和使用。同时争取牵头或参与国家乃至世界行业标准的制定,使企业自身成为“专利—标准化”的制定者和使用者,以赢得市场话语权和竞争力。
二是加强集成创新。根据创新内容,有效集中各种创新要素,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产生1+1>2的效果。实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相结合,依托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着力推行和深化“标准化+技术创新”、“机器人+智能制造”、“互联网+新的商业模式”,以此全面变革传统管理和企业运营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三是坚持全员创新。在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技能人才及一线员工对工艺、技术、设备的持续改善,在全员微创新实践中孕育大创新,以此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二、突出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需求,要着力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根据智能制造特点,分类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等。在开展中,应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突破,通过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来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二是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及服务转变,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牵引和助推作用,走现代化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以价值链延伸与再造为重点,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加快实现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推动服务化模式创新,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创新多种形式的“产品+服务”经营模式,将高端服务业元素嵌入到制造之中,实现企业在服务中收益、增值、创新,形成制造与服务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发展格局。
三是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以实施“精品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质量意识,把为客户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放在第一位。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践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产品零缺陷、品质零瑕疵、服务零投诉。认真比照我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规划》,实行由现有产品“及格”标准转向先进标准。一方面加强标准化执行力度,积极贯标、达标,不低于标准化的“及格”线,让标准成为质量的“硬约束”;另一方面根据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尤其要跟进关键技术标准的更新,促进技术和产业创新,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并争取用高于国际标准的中国标准来带动企业走出去。通过提高品牌质量、降低品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性价比,为品牌创造价值;通过高价值产品、高标准技术、高水平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扩大国内外市场覆盖率和影响力。
三、突出“两化融合”,聚力高质量发展。
坚持从培育制造业新动能出发,加快信息化的融合深度。以“互联网+先进智造”、“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导向,积极建立企业数据中心或入驻第三方数据中心,加快“企业上云”,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模式;发挥集聚效应,加快发展制造业众包、众创、协同制造、智能服务等一系列新模式和新业态;着力让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促进全产业链提升,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根据“两化融合”需要,突出重点推进技术改造。围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努力建成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围绕绿色制造推进企业绿色化改造,促进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围绕实施开发高新技术工程项目,推进企业高新化改造,实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融合互动,将高新技术渗透到产业之中,将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到现有产业,推动企业向集约型、创新型转变。
四、突出管理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化运作的基础上,狠抓企业管理提升。坚持价值创造导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管理模式,划小核算单位,精细核算资源配置效果。建立全员绩效责任制,将经营压力传导到基本业务单元和每一名员工。进而在研发设计、资源配置、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价值链,全面推行精益管理,大力降本增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二是坚持做强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切实搞好资源整合。实施内部资源重组,进一步提高资源效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培育一批 “专、精、特、优”等重点产品,清理退出不具优势的低端环节的污染产品、亏损产品。与此同时,倡导同行业结成联盟,实行抱团发展。产业相同的企业,在产品品种和产业链等方面的互补性、协同性较强,应以具有核心技术或优势资源的企业为龙头,按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者兼顾的原则,采用紧密型或者松散型的方式进行整合,实行强强联合或者优势互补,以利消除同质化竞争,将优质产品进一步做强做优。规模骨干企业要带头参与到区域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发展中去,以带动整体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抓住深度改革的契机,主动参与国企与民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注重走军民融合之路,主动向军方推介相关技术和产品,推动民企与军工加强合作,实现军民互通共享,形成多领域高效益发展的格局。在开展对外重组和战略合作时,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严格控制核心业务以外的投资,严格控制多元化冲动,坚决摒弃单纯追求规模的兼并重组。
三是积极创新上市挂牌,提高企业发展能级。已经上市企业要用足用好已经募集的资金,或用于自身高新技术开发投入,实现资本增值;或收购重组中小企业来加快自身发展;或强强联合,对前景好的行业再投入,让资本快速升值。新三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尽早转入创新层,加快转板升级,增强融资能力,争取更多发展机遇。至今还没有涉及资本市场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迈进资本市场。总之,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量体裁衣”,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插上资本翅膀,实现企业发展与飞跃。
五、突出打造优秀人才团队,保障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源,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是培养一批具有“36字”精神的优秀企业家,让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标签。加快培养“创新代梯队”,让更多青年创业新生代脱颖而出。二是强化科技人才供给。加大技术人才外引内育力度,确保每一个重点发展领域都有领军人才,并赋能赋权,试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充分释放他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三是大力实施精英蓝领培养工程。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方法提升技术工人技能,多举措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让技能人才既有晋升通道,又可进入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序列,为有创造力的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充分发挥技能工人创造更好效益的作用。
在打造优秀人才团队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用优秀文化塑造人、高尚情操陶冶人、时代使命激励人。善于以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为核心来凸显“至尚品质、至诚服务”的经营宗旨,大力营造“创新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诚信文化”的浓厚氛围,逐步形成高质量战略与价值观的统一,内部管理诚信文化与外部市场文化的统一,使企业文化成为广大员工同心协力建设一流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同铸中国梦、企业梦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来源: 《靖江企业家》2018第9期
协会地址: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中路127号
联系电话: 0523-84805822 (网站服务中心)0523-84805822 (办公室)传真: 0523-84805600 电子邮件: Email:jjqyjxh0011@126.com
Copyright © 2011-2027 靖江市企业家协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