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就民生集团行业“小巨人”

2016-07-05

科技创新成就民生集团行业“小巨人”

   近年来,民生集团践行“科技领航、业界领先”的理念,突出科技兴企的地位和作用,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坚持用科技创新来引领发展,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和黄金期。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产销每年仍以两位数以上速度增长。时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劲发展,经济运行质态裂变提升,特种装备产品质量达国际水平,国内外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现已成为靖江市工业三十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特种装备制造行业“小巨人”,实现了传统机械企业的靓丽转身。

  一、强化科技兴企意识,重建产业技术“创新链”。

  当今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表现在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该公司的传统民用产品,同样遇到这个难题。在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董事长倪加明强烈地意识到要走出这一怪圈,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几年前,他们虽经几次技术革新改造,产品品种结构上有了大的调整,但未能发生质的变化,企业也只能平平淡淡过日子;只有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上取得大突破才是根本之路。于是他们到处拜请有关部门帮助寻找合作伙伴。不久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特种设备研究院传来了佳音:韩国现代集团自主研发的碳纤维缠绕系列钢瓶,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产品具备安全性能好,耐高压、耐高温、耐低温、重量轻(只有原来三分之一)、便于运输等优点,且通过欧盟、美国相关国际认证,正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合 作。后经质检总局推介,韩国现代集团来民生考察,对民生的技术水平、检测手段等表示认可,达成了合作意向。随后在2014年靖江(上海)投资说明会上,经 市委、市政府牵线,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外方以技术入股、中方以资产入股,总投资1亿元,重建产业技术创新链。合资公司引进先进生产线,改善生产工艺, 研制新型材料。经过5个月努力,新产品正式启动。产品不仅广泛用于汽车,还能运用于海工、船舶、载重式货车、客车、舰艇、航空航天等各类移动载体。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联系高端客户,实现高位嫁接,现已经为现代汽车、现代重工船舰等企业的产品配套,初步形成了产业技术链和产业供应链之间相互促进、协同运转的格局。

  二、着力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提升成果转化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有效方式,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近几年,他们运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与多家院所对接合作项目的落实与推进。一是通过组织技术攻关集聚创新资源。国家质检总局将研发全自动智能气瓶水压试验装置和全自动智能阀装配检测生产线的攻关任务交给该公司。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攻克这个技术难题,当即就联系国内特种装备自动控制行业研发的排头兵——天津大学、长春科技大学,经过复杂的技术攻关,成功研发的系列全自动试验装置,实现了检测标准由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的突破,极大提高了生产检测效率。

针对全国气瓶生产流通安全管理问题,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研制全自动智能阀门公司与科研院校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并在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优先保证。由于协同作战,仅仅用了五个月时间,就研发出智能全自动自闭阀门,当年就投放市场。该产品创新使用的阀门自闭装置,保证了阀门零泄漏,实现了对产品从采购、生产、质量控制、检测、市场流通等全过程控制,实现了产品信息和国家质监总局信息中心的互联互通,得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和气瓶委员会的高度赞赏和评价,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且在全国推广使用。该成果得到了英国BP公司、韩国现代集团等同行的充分肯定,现已通过验收,开始在全国、亚洲、美国及欧盟市场推广这项技术的应用及生产。

公 司还和中科院理化所、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复合材料、焊接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现了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高端装备升级。

二是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水平集聚创新资源。2011年 倪总在中国特种装备技术标准年会上得知王学生教授是国家压力容器行业的资深教授,并在换热系统独享多项发明专利。求贤若渴的他立即深夜拜访王教授,双方一 拍即合,和王教授就达成了合作框架,并委以技术副总重任。随后由王学生教授领衔公司创新团队,带领公司所属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38名技术人员,重点 开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高新技术产品。五年来,先后开发的 “高压耐强腐蚀换热脱硫储存系统”、“大型高效大面积双管板式换热系统”、“高效大面积双管板换热器”均为国家重点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省研发项目立项。王学生教授入选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江苏省“产业教授”、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并获2014年国家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企业与王学生教授实现了双赢,

三是通过建设科研平台集聚创新资源。为了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公司一方面在物质待遇上加大力度,另一方面注重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研发平台。通过研发平台,引进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8人。同时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近三年,3人取得硕士学位,培养工程师37人。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迅速提升,为科技成果的加快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公司申报各类国家专利312项,获授权专利186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江苏省重点高新产品9项,承担国家重点项目5、省重点项目2。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2项,行业标准126项,企业标准182项,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专用特种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已成为国内产品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质量最优的特种装备集团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迅速提高,成了行业科技进步的排头兵

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走进该公司的车间欣然地可以看到一条条自动化生产流水运转,一座座智能化车间井然有序,一台台检测设备高端精密,这主要得益于他们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近几年来,他们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手段,确保每年完成1项技术改造,每年承担2项以上省级科技项目。

一是围绕转型升级进行技术改造。国内传统换热产品在焊接质量、使用寿命、材质三大技术瓶颈的制约下,导致了国内高性能的换热设备长期被美国德国等公司产品所垄断。为改变这一状况,能顺利地从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工装备制造升级,他们开发核能、天然气、页岩气、换热脱硫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从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多管齐下,投入巨资用于支付研发费用和购置设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攻关经过三年的努力,研制出能替代进口产品的大型高效大面积双管板式换热系统,凝聚着全体职工的智慧与心血。该项目产品新增销售数亿元 。

二是围绕提升产品检验检测水平进行技术改造。公司联合天津大学、长龙公司等启动了全自动气瓶智能型水压检验装置的研制项目,经过复杂技术攻关已研制成功,实现了检测标准由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的突破。该设备具备“三高”:一是检测准确度高;二是工作效率高;三是智能化程度高。气瓶水压试验数据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采集、显示并存储,具有自动上传功能,实现了产品信息和国家质监总局信息中心的信息互联互通。该套设备于2015年11月通过了国家成果鉴定。

三是围绕智慧能源、智能制造进行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工业4.0”,加大技改力度,建造“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检测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步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开展“智能生产”,对产品原材料采购、制造、检测、充装、使用等实现全流程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开发“智能物联”,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现有资源的整合作用,使企业早日迈进智能制造的行列。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产品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使特种装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加强资本运作,实现企业上市,建成国内最大的高端特种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来源: 《靖江企业家》2016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