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琴一年“吹”出百项专利

2014-01-23

小口琴一年“吹”出百项专利

蹲点地:江苏天鹅乐器有限公司

蹲点记者:刘敏

 

 

图为天鹅车间生产场景。

对天鹅口琴并不陌生,它是中小学生课堂上最常见的乐器,走上了国内外各项专业赛事的赛场,被外商认定为“中国最好的口琴”。做口琴是微利行业,生产 流程大多靠人工,除去材料、人工成本,每把口琴的利润其实很少。天鹅是如何在微利中寻求生机、闯出一片天地?带着这个问题,1月20日,我来到江苏天鹅乐 器有限公司探秘。

生产一支口琴需要经过冲压、刨簧、钉压簧、碰焊、改响调音、成品等流程。在“天鹅”,每个车间里都响着不同的音符。成品车间主任吴金芳是厂里第一批 赴无锡培训的员工。那时她学的是调音。在半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听着“哆瑞咪发索拉西”,训练对声音的敏感反应。回厂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操 作,她成为一名资深调音师,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调音工。她说,最初厂里生产的口琴品种只有16孔,现在发展到20孔、24孔等百余个品种。每天,经过她抽 检的口琴成品最多达8000支。调音是保证口琴音质最关键的环节,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对调音工的技能要求也逐步提高。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调音工,少则需要3 年,多则需要5年。

钉压簧车间里,办公室主任张金海拿起一片已经钉压成形的簧片,向我介绍口琴的发音原理。每个小小的簧片上都有一层薄薄的膜片,面积和一段一厘米的铅 笔芯差不多。这层不起眼的膜竟是厂里申请国际发明专利的产品。张金海说,通常口琴吹奏时间长之后,会有口水带入口琴音孔内,导致膜受潮而影响口琴的音色。 天鹅发现这一问题后,经过专业研发,开发出这种新型膜,可以有效防潮,延长口琴的使用寿命。产品研发部主任左美华介绍,仅去年一年,厂里新开发的新型迷你 和弦、电声口琴、半音阶等系列口琴先后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80多项。这样算来,在“天鹅”,一把小小的口琴竟包含了百项 专利。这些专利在无形中提升了每把口琴的附加值。

走在天鹅各栋厂房的楼梯上,会发现这里似乎可以称得上古旧。一问之下才知道这里很多房子还保留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办时的模样,至今一直没怎么翻新过。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天鹅”把资金都用在了产品、技术革新这些“刀尖”上了。

蹲点感悟:微利企业如何在市场洪流中立足?在“天鹅”,我找到了答案。一是靠质量树品牌,二是靠技术创新。产品有了质量就有了底气。“天鹅”先后被 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天鹅”不断创新,给这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流程注入了新元素,增加了产品的“含金量”。天鹅口琴的做法值得其他企业在转型路上借鉴。
  作者:蹲点记者:刘敏   来源: 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