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达汽配:逆势而上的“三字真经”

2012-08-16

      华达汽配:逆势而上的“三字真经”

  车整车行业在经历前几年“井喷式”发展后进入平稳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汽配行业新一轮痛苦的“洗牌”过程,众多汽配企业遭遇重创甚至被迫退市。然而让人瞩目的是,大洗牌的大背景下,江苏华达汽配公司依然保持较快的产销增速,今年上半年产销同比增长12%以上,远远高于汽配行业平均增速。

  华达汽配公司总经理葛江宏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生动的“强、新、人”三字市场经诠释了华达汽配公司搏击市场的独特战略思维,堪称一本“活”的经济学教材。

 “字强”背后的优势能级积累 

 “市场竞争强者胜。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创造工艺技术装备优势,才能巩固在行业内的话语权,在市场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走进华达公司焊接车间,可见工人轻松摆放好零部件,轻按键盘,焊接机器人手臂前端的焊枪迅速移动,火花四溅,很快就将成品焊接好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器人的操作“娴熟”程度比熟练工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还大大提高了焊接质量和效率。葛江宏说,华达公司共引进了近80台这样的“焊接机器人”,将生产效率提升了30%,成品合格率从99.5%提升至100%。

 “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前提是打造工艺技术装备优势。”葛江宏介绍,近三年来,公司投入近3亿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了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焊接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大部分工艺装备均为国内一流。他自豪地说,到欧美、日本一流汽车配件企业考察时发现,华达公司的工艺技术装备已经与这些企业不相上下。而且,由于公司借鉴一流汽车制造商本田公司的“三现主义”(现场、现物、现实)理念,在产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产品失效模式分析”活动,将新产品试制风险降到最低点,还确保了产品的高合格率。

  在行业微利时代寻求“新”出路

  “市场救赎靠创新。面对人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不利因素,企业只有不断激发创新潜能,才能永站时代潮头。”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位于汽车行业最上游的各家主机厂纷纷把整车降价的压力转嫁给零部件供应商。汽配企业面临主机厂压价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当前进入“微利时代”已成必然。

  华达公司靠什么实现微利时代的“自我救赎”?葛江宏给出的答案是:不断向科技创新、向配套高端要效益。近年来华达公司不断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去年企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资金达到5000多万元,推出了250多件新产品,今年上半年企业研发推出了100多件新产品。

  新品开发,最大的优势在顶端。华达公司主动在主机厂附近建立技术开发窗口,依托总部的技术力量,同步开发新产品。目前公司已经在广州、长春等地建起技术开发窗口,服务主机厂,并牢牢抓住了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本田等高端主机厂的供应市场。

  “企业科技创新,仅靠内部挖潜不行,还得从外部找支援。”葛江宏介绍,目前华达公司已与中科院相关专家、市科技局进行了沟通洽谈,初步达成在公司建立中科院院士工作站的意向。院士工作站建成后,公司将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发挥高端科技人才在项目研发、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科技人才培养。

  企业建设 始终强调“人”的因素

  “市场发展人为先。企业只有在企业建设中强化‘人本管理’,最大限度挖掘人力资源效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不久前,华达公司组织200多名一线员工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培训,并通过人社部门岗位劳动技能鉴定,获评高级工。这些员工来自冲压、焊接、包装等工种,此前曾在公司内接受了40多天的安全、质量、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葛江宏说,随着人的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被提到越来越高的地位,激励员工发挥最大效能成为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华达公司在提高员工技能水平上不惜成本,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员工培训。这笔看似不菲的培训费,带给员工和企业的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回报。

     华达公司专门成立了培训中心负责员工培训。公司规定员工每年人均受训40多课时。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由公司各部室负责人和生产、设计骨干授课,并将培训与劳动技能鉴定相结合,调动员工学技术、赛技能的积极性。对中层管理人员、管理骨干,公司邀请专业培训机构职业讲师、主机厂高级工程师来公司授课或送出去培训。公司先后请来清华大学职业讲师讲授“提高执行力”“中层绩效提升”等管理课程,日本丰田公司和本田公司工程师也受邀现场讲解精益生产管理及现场操作实务、品质控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工程师则为公司员工讲解产品开发前期策划等课程。